计算机硬件简单概括

计算机硬件组成

        计算机组成结构(Computer Architecture)源于冯 · 若依曼计算机结构,该结构将计算机硬件划分为5个部分:

  1. 运算器:用于完成各种算术运算、逻辑运算等。
  2. 控制器:用于控制程序的执行,是计算机的大脑。它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,解码指令,然后控制各个部件按照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。
  3. 存储器:例如:内存;程序和数据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不加区别地存放在存储器中,存放位置由内存地址来确定。
  4. 输入设备:例如:鼠标、键盘;用于将数据和指令输入到计算机中。
  5. 输出设备:例如:显示器、扬声器;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展示给用户。

处理器

        处理器(Central Processing Unit,CPU)作为计算机系统运算和控制的核心部件,经历了长期的演化过程。在位宽上由4位处理器发展到64位处理器;在能力构成上从仅有的运算和控制功能发展到集成多级缓存、多种通信总线和接口;在内核上从单核处理器发展为多核、异构多核和众核处理器等。

            位宽:CPU位宽是指一次可以计算数据的bit数,如:64位CPU可以一次计算64bit的数据。

            处理器核心:

      • 单核:所有的程序或软件仅在一个内核上执行。
      • 多核: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心组成的计算组件。
      • 异构多核:指一个芯片上集成了多个不同类型的核心。例如,一个异构多核处理器可能包含CPU核心和GPU核心,用于处理不同类型的计算任务。
      • 众核:指拥有几十个、上百个或更多核心的处理器。

处理器指令执行的流水线:

    1. 取指令:从存储器中获取下一条指令。
    2. 指令解码:对取出的指令进行解码,确定其操作类型和操作数。
    3. 执行:执行指令的操作,这里可能涉及算数逻辑运算、数据传输等,取决于指令的类型。
    4. 访存:如果指令需要访问内存,则在此阶段执行内存的读取或写入的工作。
    5. 写回:如果指令执行产生了结果并且需要将其存储在存储器中,那么会在写回阶段完成这一操作。

指令位置是由程序计数器(Program Counter,PC)来决定,在取指令执行完成后PC会自动递增,指向下一条指令的地址。在中断或异常处理时,PC会被保存到中断或异常处理程序中,以便处理完中断或异常后返回到中断发生前的执行点。

如图所示:

处理器的指令集可按照复杂程度分为:复杂指令集(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s,CISC)与精简指令集(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s,RISC)两类。CISC以Inter、AMD的x86CPU为代表,RISC以ARM和Power为代表。

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,用于专用目地的处理器芯片不断涌现,常见的有图形处理器(Graphics Processing Unit,GPU)处理器、信号处理器(Digital Signal Processor,DSP)以及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(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,FPGA)等。

存储器

存储器是利用半导体、磁、光等介质制成用于存储数据的电子设备。

存储器分为两大类:

  • 主存(内存):通常采用DRAM结构,以独立的部件/芯片存在(通俗来讲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电脑内存条),内存通过总线处理器连接,DRAM依赖不断充电来维持数据;当计算机关闭时,内存存储的数据就会消失。
  • 外存:可以是磁带、磁盘、光盘和各类Flash等介质器件,这类设备访问速度慢但容量大,且在掉电时依然能够保持其数据。

根据存储器的硬件结构可分为:SRAM、DRAM、NVRAM、Flash、EPROM、Disk等。

  • SRAM(Static Random-Access Memory):是一种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,CPU中的缓存属于SRAM。
  • DRAM(Dynamic Random-Access Memory):是一种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,电脑中的内存属于DRAM。
  • NVRAM(Non-Volatile Random-Access Memory):NVRAM 结合了 SRAM 的快速读写速度和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特点,通常用于存储计算机系统中需要持久保存但又需要频繁访问的数据,如BIOS设置。
  • Flash:又称闪存,U盘属于Flash。
  • EPROM(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-Only Memory):是一种可擦除、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,它的数据可以被多次擦除和重新编程。
  • Disk(硬盘):例如常见的固态硬盘(SSD)、机械硬盘(HDD)。

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通常采用分层的体系(Memory Hierarc)结构,按照与处理器的距离可分为4个层次:

  1. 片上缓存:在处理器核心中直接集成的缓存,SRAM结构,容量小、速度快。
  2. 片外缓存:在处理器核心外的缓存,需要经过交换互联开关访问,由SRAM构成,容量较片上缓存略大,按照层级被称为L2Cache或L3Cache或者为平台Cache(Platform Cache)。
  3. 主存(内存):DRAM结构,以独立的部件/芯片存在,通过总线与处理器连接,DRAM依赖不断充电维持数据。
  4. 外存:访问速度慢但容量大,且在掉电后依然能够保持其数据。

存储体系图:

总线

总线(Bus)是指计算机部件间遵循某一特定的协议实现数据交换的形式,即按照协议规定实现部件的传输。

计算机总线存在许多种类,常见的有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,并行总线主要包括PCI、PCIe和ATA(IDE)等,串行总线主要包括USB、SATA、RS-232、RS-485、RapidIO和以太网等。

按照总线在计算机中的所处位置划分为:

  1. 内总线:用于各类芯片的内部连接,也可称为片上总线(On-Chip Bus)。
  2. 系统总线:是指计算机中的CPU、主存、IO接口的总线。
  3. 外部总线:是计算机板和外部设备之间,或者计算机系统之间互联的总线,又被称为通信总线。

总线的性能指标常见的有总线带宽、总线服务质量(QoS)、总线时延和总线抖动等。

接口

接口是指同一计算机功能层之间的通信规则。计算机接口有多种,例如显示器类接口(HDMI、DVI、VGA等),音频输入输出类接口(TRS、RCA、XLR等),网络类接口(RJ45以太网连接、FC光纤通道等),此外还有PS/2用于鼠标键盘连接、USB通用串行总线,SATA串行ATA,LPT打印接口和RS-232接口等。

外部设备

外部设备通俗来讲就是插在主机上各种硬件设备,比如鼠标、键盘、显示器、麦克风等等,都是通过接口实现与计算机主体连接,并通过指令、数据实现预期的功能。
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